最近買了一把龍葵(沒吃過,純屬嚐鮮)
在我們家這還不用花錢去買
屬於路邊到處皆有之的野草
小的時候缺乏零嘴有時會摘它的黑色果子來解解饞
倒不知道它的枝葉也是可以吃的
決定炒食
我一向不太擅長於抓鹹度
眼看龍葵兄在鍋中乾巴巴的模樣
臆測它大概不太吃鹹
下手便重了些
結果一上桌......
根莖好硬
葉子也乾巴巴
還有真他媽的鹹
(這就是為什麼我一次只嘗試一道新菜的原因......萬一新菜上桌全不能吃怎麼辦??)
沒關係
最近買了一把龍葵(沒吃過,純屬嚐鮮)
在我們家這還不用花錢去買
屬於路邊到處皆有之的野草
小的時候缺乏零嘴有時會摘它的黑色果子來解解饞
倒不知道它的枝葉也是可以吃的
決定炒食
我一向不太擅長於抓鹹度
眼看龍葵兄在鍋中乾巴巴的模樣
臆測它大概不太吃鹹
下手便重了些
結果一上桌......
根莖好硬
葉子也乾巴巴
還有真他媽的鹹
(這就是為什麼我一次只嘗試一道新菜的原因......萬一新菜上桌全不能吃怎麼辦??)
沒關係
水產類食物非我所愛,所以很挑,非極新鮮我會毫不留情地吐出來,吃的種類也有限。
我媽倒是相當篤信「吃魚可以讓人變得聰明」這說法,所以小時候我和弟弟要是難得願意吃某一種魚類,我們家的餐桌就會不厭其煩地出現該魚的身影,到最後通常是我對著不知變通的我媽大吼:「我不要再吃某某魚了!!」我媽才會暫時讓魚類食物消失一陣子,也許過段時間就會再出現另外一種魚挑戰我善變的胃口。
記不起什麼時候開始,我變得非常喜歡吃虱目魚。
對於喜愛的食物,我有時候會專斷地指定唯一吃法,料理虱目魚,最好就是乾煎。
買回來的虱目魚剖半,用鹽均勻抹在魚身醃半小時,然後將老薑切成細絲。熱油鍋之後保持中大火,先下魚皮的那一面,因為虱目魚特別富含油脂,此時總是熱油四濺,即使再怎麼小心總會被燙到。有一次媽媽煎虱目魚時我也在旁,結果魚下油鍋我們一陣慌忙逃跑之後,再回去看鍋中的虱目魚,母女倆相視大笑,因為噴油的威力實在太誇張,鍋中的虱目魚整整地被翻了個面。
不再噴油了之後,就轉小火乾煎,煎好魚皮面就翻轉魚身(此時會再噴一次),耐心等候直到兩面赤黃酥香,便將薑絲加入鍋中煸炒出香氣,臨起鍋前再略加點醬油增其色香。
虱目魚肚非常軟嫩,配上酥脆的側邊魚皮,是我最愛的一部份;而原本略顯酸澀的魚肉,因為油煎得金黃焦香,而顯得特別鹹香下飯。以後我難得回家,媽媽也不用問我要吃些什麼,去市場買菜時便拎條虱目魚回家。
話說昨天繼低落的心情之後
睡前又看了本讓我極端憤怒覺得花了三百多元買了一廢物的書
所以昨天很早就睡了(大概兩點)
讓我滿懷希望覺得今天一定能在正午前起床並煮好午餐逐漸朝作息正常之路邁進
豈料我同事早上八點打電話來聊天
還約我中午一起出門吃飯
我該怎麼跟她解釋她在早上八點這個時間打電話來就註定睡眠不足的我一定是無法赴她的午餐約會啊
總之掛上電話我就陷入昏睡狀態
一直睡到下午兩點
起床之後就開始慢條斯理地邊看電視準備食物
忘了煮白飯所以臨時變換了菜色又忘了解凍肉(←睡眠不足的後遺症)
當我煮好坐下來要吃的時候瞄了一眼時間
嗯.......
下午四點是個吃晚餐的好時間啊~~~
山上有個裝泉水的地方
附近擺了兩個菜攤
興致來時有時也會去那買菜的
其實也並非一定要到山上去
市場裡客家媽媽的菜攤常常就有稀品
水蓮菜、水豬母乳、西洋菜 、香椿、紫蘇、珍珠菜......
尤其她賣的蘿蔔脆而清甜
很少失誤
有遊玩的附加價值時才會特意上山去買
山上的菜攤規模不大
全是自家種植
賣相不一定漂亮
然而菜葉上有幾個蟲蛀的洞畢竟令人安心得多
川七和野人參都是口感接受度很高的野菜
山蘇和山苦瓜雖不是我愛
但其可愛的姿態每每要讓我猶豫半天買不
我一直覺得可以把三杯雞做得好的人很厲害
很久以前好像有試著做過兩三次
但做出來的口感好像還是偏乾偏柴
(說真的到現在我還不瞭解問題點在哪耶......@@)
久而久之我就放棄這道菜了
星期五去買菜時突然想到「何不用田雞肉來取代雞肉??」
畢竟要把田雞肉弄乾弄柴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吧
果然~~~
用三杯的作法來處理田雞好好吃啊~~~
材料:
薑片、蒜頭、辣椒、九層塔
田雞腿數只
米酒、醬油、鹽
作法:
1.切好的田雞肉川燙一下去血水
2.熱油鍋,薑片、蒜頭、辣椒爆香,放田雞肉下去炒,炒到七分熟時,加入米酒和醬油悶燒至全熟。
最近去了兩次逢甲夜市
吃的方面沒有什麼大發現
大致上就是之前會吃的那些
不過巨無霸豆腐讓我和鄭先生好傷心
因為我記得它剛開始開賣時裡面是嫩豆腐(有點像雞蛋豆腐)
當時我們兩人都覺得好好好好吃喔~~
結果這次去吃時裡面已經跟一般的臭豆腐一樣惹(變成一洞一洞的)
雖然也是划算又好吃
但是我還是懷念最之前的口味說~~
不過飲料方面我覺得有兩家還不錯
有一家九龍城香港茶有賣凍檸茶
一杯就放一顆檸檬(顯示為很有誠意)
然後大腸包小腸(總是大排長龍的那兩家)旁邊有一家小小的攤子在賣鳳梨冰
很有古早味
我也很喜歡喔
不知道為什麼身邊很多人都對我喜歡煮菜這件事嘖嘖稱奇
我才發現原來大家都不喜歡煮菜啊
其實煮菜很好玩啊
再說也不是要辦什麼國宴料理
簡單的餵飽得自己的就好了
現在很多肉類早就切好片好
連我這種手殘的人都可以輕輕鬆鬆地料理勒
(話說回來上回煮田雞湯時因為我忘了叫老闆剪開我自己又不會剁導致最後田雞就以非常寫實的狀態浮在我的湯面上說~~~)
其中我最喜歡的工作就是看似耗時的挑菜和切菜
為什麼呢
因為我都是一邊看日劇/上網一邊做
在電腦桌前把所有材料準備好才會去廚房煮
比如說今天吃的是蛤蠣麵
剝蒜頭(看日劇中)
蒜頭切片(看日劇中)
辣椒切片(看日劇中)
挑九層塔(看日劇中)
等到一切就緒我流星之絆還沒結束完一集咧
最近邊看電影邊上網邊吃自己煮的菜
非常快樂
但鄭先生語重心長地跟我說
「妳還是不要自己煮好惹~~」
我也懷疑這樣下去夏天到的時候我到底還有什麼衣服可以穿......
偶爾會炒個飯或煮麵打發一下......
大部分的時候是三菜一湯
(湯會放旁邊因為會擋到我看螢幕)
和鄭先生一起吃
兩個人的份量剛剛好
上山遊玩時就順便買菜,看過沒見過的菜便問:「這是什麼??」
「人蔘葉。」老太太這樣回我。
「是假人蔘嗎?」雖則看起來並不太像,我還是問了。
「不是,是人蔘葉。」
摸起來的質地和川七和假人蔘葉都相仿,我猜料理手法大概也相去不遠,薑切細絲、乾枸杞泡水半小時、麻油熱爆香薑絲,人蔘葉枸杞丟進去快炒3-5分鐘,葉片轉深綠加鹽調味盛起,川七細緻柔滑的口感之外,還帶有一絲絲尚未馴化的香氣。
非常好吃。
黃昏市場的菜攤有一家頗為神奇,老是有些我沒看過的菜,比如上次我就看到了水蕹菜。
昨日去買菜時又看到了一把有著肥厚葉片的奇異蔬菜,老闆娘說:「是白豬母乳。」
倒不知道吃起來滋味如何,很好奇。
春天的田埂上,我特意去找半邊蓮,果然,已經開了,小巧細緻的花瓣,超級可愛。
水田邊還長著許多植物,比如魚腥草、水芹、鼠麴草、菁芳草(糟糕的是都跟吃有關係),一邊盤算著今日晚餐,一邊摘了一小袋的魚腥草和水芹,春天的風拂面而過,我蹲在田埂採著採著,分外地感到愉快。
接下來,就是野薑花的季節了。(我要用來煎蛋)
最近頗有想煮一整桌水生植物餐的衝動
目前想到難度指數還不是太高的選擇:
山藥薏米芡實粥(要本土的芡實的話也是難度頗高)
茶梅拌蓮藕
涼拌水芹
涼拌水蕨
珍珠丸子(加荸薺)
大葉田香滷豬腳
炒水蓮菜(龍骨辦莕菜)
炒水蕹菜
烤茭白筍
腐乳空心菜
野薑花煎蛋
魚腥草雞湯
甜點則適合水薄荷或水紫蘇打成冰沙加入果汁
要不芋頭甜湯或蓮子木耳亦很好
我很愛的一道湯
又好煮
又好吃
不過前提當然是建立在買回來的田雞已經去皮切好的立場上
否則當場就會變成賢慧家庭主婦(奈何我不是)食譜
1.蒜頭數顆去皮、九層塔一把洗淨、蛤蠣外殼洗淨
2.水煮滾後(通常我會放多一些水),舀一些起來川燙田雞肉約1分鐘,田雞肉轉白後就撈起來丟進剩下的滾水裡大火煮個五、六分鐘(看切的大小不過田雞肉也是很快熟的東西),撈一下浮末。
3.蛤蠣整盤丟進去,蛤蠣只需一分鐘左右殼就開了,所以在這一分鐘內要加點酒、鹽,試一下鹹淡,起鍋前拌入九層塔,馬上熄火。
十分鐘內就可以上桌的,非常簡單的一道湯。
話說回來,我覺得用金屬鍋煮的話好沒意思啊(因為我現在只有金屬鍋),有空一定要再添購個陶鍋回來用才是王道。
我超賢慧
(還有蘿蔔湯沒有端上來)
暮色漸漸暗下來,我和弟弟在淡水老街上散步,氣氛很是悠閒。
我說媽媽嫌我嘴巴刁,隔餐的食物不吃,又要常變著花樣,我才覺得媽媽吃得單調乏味,不提醒她小時候她可以連著十幾餐煮相同的菜還同樣的烹調手法,簡直是要逼瘋我那樣,去山上吃飯,居然還要點火鍋,被我強迫著要點其它樣她平日不點的東西。
我弟就說:「媽想吃什麼就讓她吃嘛!!」
「話不是這樣說,我要教育媽媽,偶爾嘗試新鮮的東西也不錯啊,但她就說"她喜歡吃的東西一直吃也不覺得煩",真的是固著性強的金牛座耶。」我是個很專制的女兒。
「而且我長大後後吃到一些我喜歡的東西,比如茭白筍什麼的,我就會跟媽媽說"茭白筍很好吃喔!!為什麼小時候妳都沒煮給我們吃過??"媽媽就會說"是嗎?可是我沒有覺得茭白筍好吃啊??"後來我發現了,我們小時候被餵的都是媽媽愛吃的菜,只要她不喜歡的菜她都一律跳過啊~~~」
「小時候我很討厭吃秋葵,一天照三餐吃真可怕,長大卻還蠻喜歡的。」我弟說。
「我也是......絲瓜也是照三餐吃呀。」
「還有那個煮起來湯會青青的菜。」
「噢,那是茴香,冬天的蔬菜,現在季節大概已經過了。」
「我很少看過人家在賣耶!」
本來只是要買一塊薑回家煮山胡椒雞湯的,想不到路邊看見的白蘿蔔身材真好,看起來好好吃的樣子,彷彿尖叫著「買我~買我~」,一想到冬天快要過了再不吃白蘿蔔就不對時了,於是就被誘惑著停下腳步,跟賣菜的阿伯問東問西。
阿伯賣的東西在菜攤中算是小特別的,因為手寫的紙板上有明日葉、香椿(據說兩個月之後才會有),還看到一把類似茴香但卻沒見過的青菜,還有白蘿蔔,總共三種而已,看來今日生意並不好,不到七點阿伯已經準備要收工回家了。
就閒聊阿伯平日都在哪裡擺攤、東西哪種、某某物要怎麼料理的之類的話題,居然也能聊十分鐘左右耶。
看似茴香的是紅蘿蔔的葉,根部的小小紅蘿蔔配上可愛的葉子當下又使我神魂顛倒(似乎太常對青菜動情?),忘記自己並不會料理蘿蔔葉而且近來已經幾乎不開伙,衝動地把它帶回家了。
看來我的意志力真的很薄弱啊。(菸)
今天喝到灑了一大把山胡椒的山胡椒雞湯,當然很開心,明日打算再來個蘿蔔排骨湯,排骨則應選用那種一根大骨帶少許肉的,狠狠地給他買個一大袋,來彌補在學校時不能跟學生搶食大骨的怨念。
光是寫這些瑣事就覺得愉快,無怪乎鄭先生老是說「妳最大的本領就是把自己養得白白胖胖的啦!!」、「妳知道妳的積蓄有一大半都是被妳吃掉的嗎?!」
我幾乎每兩三個禮拜就要衝到台中大嗑小吃,因為台中的小吃實在是俗又大碗,又有一定程度地好吃,對於我這種窮人家來說非常適合。
比較近的例如後火車站的台中肉圓,有時睡到中午想不到要去吃什麼就會披頭散髮地去吃,蠻愛它的冬粉湯。
一中街也不遠,我們常吃的有大阪牛排、綜合菇、燒肉飯團/燒餅、半月燒、大腸包小腸、一中奇雞、波特屋(逢甲夜市也有)......因為也算台中小吃的戰區之一,東西便宜又好吃,而且一中好喝的飲料店也很多,像阿Sir、嘟嘟,而我們每次必買的就是阿月檸檬紅茶和西瓜汁,像是昨天下午,我和鄭先生就一起喝掉五杯飲料,太開心了!
逢甲就比較遠了,通常是有要買什麼東西才會過去,不過逢甲夜市可以吃的東西就更多了!!是台中小吃的一級戰區!!常去的如逢甲大學門口右前方的麻辣臭豆腐(一中街也有,但我們一致認為逢甲夜市的這家比較好吃)、永遠都在大排長龍的大腸包小腸、十元花枝丸、土耳其冰淇淋......最近室內的有多了許多好吃的東西,例如鄭先生認為俗又大碗的赤鬼、它對面的蚵仔麵線......總之就是很多很多很多,多到只寫我們常去的店都覺得很累而且其實我也沒寫完,而且是一級戰區所以常常會有新的小吃出現......逢甲夜市的確是小吃的聖地喔!!
而東海就因為更遠而很少去,所以到底在賣些什麼我也快忘光了,不過印象中我對東海小吃的評價是不錯的喔!每次去也都會東吃吃西吃吃吃得很開心,例如什麼刈包之類的,一定要去吃的是豆子,我超愛他們家的甜品,就在雞腳凍的正對面,而比較不熱鬧靠近藝術街的那一邊,有時我們會去吃拉麵,由於過去某段回憶的關係,所以對這家店印象也是很深刻的。
除了以上的三個戰區之外,我和鄭先生會去吃的店有樂群街的蚵粥(我覺得他們家紅燒肉不錯)、府後路香之園牛肉麵,另外,蚵粥的旁邊還有一家賣豆花的店也是我們常常去光顧的。
最近還有去一家頗不錯的藥燉排骨,是在中國醫藥學院附近,叫康寶。
第一次決定要煮些什麼東西餵飽自己,打電話回家問媽媽如何煮,就是我家鹹粥。
因為吃鹹粥的時候,幸福而溫暖的感覺實在令人眷戀。
乾香菇泡冷水至軟切絲,蔥切段,三層肉切成細絲,瓢瓜切成細長條狀,另熬一鍋白粥備用(不要煮得太稠)。油熱之後將三層肉炒到油份略出,再加入香菇拌炒,香菇及肉絲皆熟時,加入醬油和鹽調味,比平日下手重些無妨,我愛此時的味道,十足地鹹香四逸。
再熱油鍋爆香少許蔥段炒瓢瓜,稍微炒一下,然後加少許水蓋上鍋子,待它燜熟,其間要略略加水,大約就是不要讓湯汁收乾的那份量,熟後加鹽,調味也要比平日重一些。
想到山胡椒我就無端興起一股怒氣。
我曾在夏季採其實,香氣濃烈地讓人頭暈,新鮮冰凍或是醃製起來都可,拿來入菜煮湯滋味真是佳美,數月前去爬北插天山,途經角板山決定在其中一家餐廳解決晚餐,原因無它,只因它的招牌上有「馬告雞湯」一項,同行的白目大學生一邊吃一邊耍機掰,什麼味道太淡我去朋友家人家家裡有種放得更多更好喝,還嫌晚餐太貴,我必須非常非常忍耐,才不致於把她拖出門外痛揍這白目牙套女一頓,點合菜來吃還加飲料平均每人一百三或一百四元我真不知道有貴到哪裡去之外,人家開門做生意,跟妳朋友拿出來款待你的份量豈可相提並論?世界上為何會有這麼機掰又愛靠北的賤人,至今我百思不解。
就是連人罵它都要不平的那種愛甚,又則,山胡椒難以買到,使我日思夜念,更是令人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