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領隊的老師留在台坂部落,和部落的朋友聊天,提到排灣最盛大的祖靈祭典,也就是被稱為「五年祭」的人神盟約祭。如今舉辦五年祭的部落寥寥可數,瑪拉拉佛史家族亦有意恢復此舊制,是故老師及部落之人清晨即上山至瑪拉拉佛史家族第七部落土布尼亞來,尋找過往舉辦五年祭儀的場地。


五年祭是蘊含出草馘首祭天之意涵的祭儀。舊時排灣習俗,出草回部落後將敵首高高拋擲,再以長竹竿穿刺敵首,就是祭天祈求祖靈保佑之儀式,也含有教育未成年勇士的意涵,同時,在五年祭祭場能豎立祭槍,即表示與此部落有親族關係,也象徵對部落之事務擁有權力和義務。而今日的五年祭則以黃藤製成的藤球代替人頭,而刺中藤球也逐漸演變為納福之意。


出發前,一行人由巫師賜福,一路祭拜祖靈祈求能順利找到舊部落所在地,去時路徑布滿黃藤,行過皆不免利刺勾傷,然而卻有使人驚喜的發現:尚留基座的石板家屋、出草馘首後巫師端坐其上施法以安撫惡靈的巫師座椅、舊五年祭場地旁放置敵人頭骨的石盒(頭骨架)及屈肢葬的墓穴。


《重修鳳山縣志》提到屈肢葬的文字如下:「父母兄弟故,家業器用,一家均分;死者亦一半。裸體不着衣布,就所住屋挖穴埋之,四圍立石片。先後死者,次第坐葬穴中。無棺木,只以番布包裹,或鹿皮而已;其一分物置屍側。大石為蓋,米粥和柴灰黏石罅,使穢氣不泄。」原住民多將善終(病死)的親人埋葬在室內,室內埋滿了屍體之後才搬離舊屋,由於需要節省空間,故將死者身體彎曲再葬入家屋中挖好的小穴,稱為屈肢葬,是古代常見的葬式。


離開土布尼亞舊部落時,即便全身是傷,老師一行人仍著意不砍黃藤,說是留待來年舉辦五年祭時可製作藤球,冀求在恢復舊制時,更能保有其原有的歷史風貌……矗立在舊部落前,作為辨認舊部落指標的大樹高昂挺拔,枝葉舒展,傳說祖靈站立其上,遙望何人前來並守衛部落。我暗自揣想祖靈守衛舊時家屋,看見多少未來風景,卻又沈吟不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son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