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阿美的伊娜後,我們到了北源村,范春雄大哥為我們介紹的,是傳統打火石的製作方法。


范大哥所製作的打火石主要由三個部分所構成:鐵片、玉石、易燃木。鐵片和玉石互相擊打迸出火花後,便可使易於燃燒的木料點燃,這項工作需要純熟的技巧,我們試了好幾回連零星的火花都看不見呢!可惜的是,這種易燃的木材連范大哥都不知其名,恐怕要留待日後查證了。


「番人用燧石引乾草發火,出獵與出草,在社外出發作祭時,用打火法……」這樣的文字說明了打火石的淵源流長,在每個部落中,打火石的製作並非完全相同,卻同樣代表了火在原民社會中所具有的重要性。


除了打火石之外,我們在范大哥的家中還看到了手編藤籃及搗小米的杵臼。杵臼的特別之處在於杵由兩部分的石頭所製成,連接杵身和槌頭則是藤條編織的接環,在擊打時,使得槌頭不至於脫落,物件之中可見傳統工藝的巧思。


阿美伊娜的苧麻織及春雄大哥的打火石皆是源遠流長的傳統工藝……自然,我們不可能回到以麻絲為衣、以打火石取火的時代,然而,在這些傳統工藝中,有種使我們動容的莊重存在。


我以為那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迥異於今日文明的思維。


數百年前的原民女子,採集苧麻後到河邊漂洗,對她們而言,生活瑣碎而忙於衣食,但同時她們用悠揚清亮的歌聲歌頌生命,緩慢地編織出自己的文化,使其發展出和諧,發展出美……當製作一把禮刀、一對連杯、一根祖靈柱,原民冀求看見自己,看見自己在群體中的定位,看到人在自然萬物中是如此和諧。


物件自身並不言語,可是它說:


「看!我是生活!」


這使我感覺到也許我們從其中可以找到信仰,對抗物質世界的粗糙貧乏……使我們得以緩慢地吟唱史詩般的歌謠,得以緩慢地雕刻出時代的圖騰,得以緩慢的凝視我們的文明如一條長河蜿流而去,得以緩慢的感受,緩慢的去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son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