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想想 (321)
- Jan 09 Tue 2007 21:28
貓咪
- Dec 14 Thu 2006 22:13
校園零體罰
- Dec 13 Wed 2006 19:28
偶感
最近對男女平等一事想多了些。
昨日看了蒙娜麗莎的微笑一片,其中某女拉開櫥櫃展示各式樣家庭用具及洗衣機之類,女友激動地說「妳的夢想都實現了!」一語實在令戴小綠驚駭莫名,當下查詢此片背景發現也不過五十年前左右而已,而當初被視為前衛開放的觀念如今只能算是平常—男女有平等的權利和能力;若是無相知對象,不結婚也並不是隕石撞地球之類的世界末日;有女願嫁不等於家裡多了一個提供性服務的傭人......可惜時到今日,台灣這方面的觀念雖不能說是根深蒂固,但也傳統得令人疑惑台灣離文明國家究竟還有多少年得走?
其實台灣女生常常被警告,再這麼眼高於頂小心台灣的男生都娶外籍新娘去了,還大談台灣女人的危機之類,看來看去,我也不知道台灣女人的危機到底在哪,一天到晚罵台灣女生驕縱難伺候不做家事不想傳宗接代的男士們口口聲聲說什麼「我是一個渴望家庭生活及愛小孩的人,只希望有個懂得體貼男人的溫柔小女人,一起過牽手到老的生活,台灣女人滿腦子戀愛不切實際」,看完此類感嘆當下戴小綠倒是真真實實地哈哈大笑起來,由於戴小綠是個充滿偏見的人,所以在我的解讀起來便如下:
我渴望家庭生活(我當老爺,老婆隨身伺候)
- Dec 09 Sat 2006 14:30
夏蟲不可以語冰
- Dec 07 Thu 2006 18:27
若是
跟室友聊到要去某地的行程有熱氣球一項,但我大概不會去坐因為我懼高,室友大喊一定一定要去坐,她去澳洲時就超想坐熱氣球的,但因為太貴實在坐不下去。
「唔,我是想……」戴小綠笑一笑:「澳洲的熱氣球我會考慮考慮,至於某地,怎我感覺坐上去要先寫好遺囑才可以?」
最近在車來車往的路口間,常常想起這句玩笑話。
我向來很有自知之明,自己是不能吃苦的人,一有小小病痛馬上唉爸叫母,完全不是那種熱愛生命積極向上還可以激勵他人的材料,若是哪一天如邵曉鈴翻車或是赫然發現罹患絕症之類,我最大的希望就是不要治療,快點去死,也不要滿身病痛苟延殘喘為了旁人一句「你要堅強」活得狼狽。我聽過一句形容,硬把生命塞進垂死之人的喉嚨是最大悲劇,將之奉為至理名言。
- Nov 30 Thu 2006 20:09
想不到大家消費的目的都好崇高啊
最近7-11的廣告吹起一陣樂活風,每每經過廣告海報前,臉上就會不自主出現黑線數條。
7-11和樂活有啥鳥關連我真的很難看出來,縱然行銷就是最大的騙術,但能說得這樣臉不紅氣不喘真令人佩服,辦幾場不插電演唱會就是樂活?挑幾樣沒加防腐劑的商品說嘴叫做樂活?叫人家多用環保筷難道你家送的吸管和筷子都是假的?kitty磁鐵和多拉A夢公仔拼命送叫做對環境友善?你家的關東煮不加味精?
不想則已,一想笑點還真多,足以和昔日「健康、美味、帶小孩去吃一級棒、朋友情人吃了感情加倍」的麥當勞媲美。
實則我買7-11,買各家速食,也佩服他們的行銷手法,憑著推陳出新的破爛娃娃、破爛塑膠玩具和破爛磁鐵(鄭先生有很多)居然也大賺錢,不可不謂之高明,但買是一回事,要我同時聯想「樂活」、「搖出自己的調調」之類「高檔」的目的,很難。
- Sep 02 Sat 2006 17:34
自我
倘若覺得我這樣想不好我也不會勉強要去,可以另外規劃行程或在家看書。
雖然討論時我們兩人竭力平心靜氣,免得踩到地雷,鄭先生也沒直接否決掉我的提議(我想這是我們經歷長久討論總算得到的某個程度的共識),我說不用告知朋友我想去的點,由他們自己安排即可,既然是出去玩當然要以自己想去的地方為主,不需要去相同地方,反倒弄得彼此都覺得行程不合意,說著說著我又提起一件舊事,鄭先生說:「一件小事,何必記恨到現在?」
是啊,我是小心眼,我可以承認。
對於人家告訴我不能去的理由我耿耿於懷,那是因為我寧願聽到實話。
鄭先生說我太過自我,這我也不能否認,反正已經聽過如此多次,再多聽一次也無妨,但我的疑問是,為何我不能順從自己真正的想法?到了我走不動的那天,我該是為了太過自我還是不夠自我而後悔?
願意為了一個人去遷就對我而說已經是難得,我真的沒有顧慮其他人想法的天賦,我曾經說過,也許這只是能不能接受這樣的我的問題而已。
- Aug 27 Sun 2006 21:32
求婚地點的重要性
學校裡有一對老師情侶已經交往了兩年左右,說來也到了該結婚的時候,出門去畢業旅行行前探查(把畢業旅行的路線走過一遍確定沒有問題)時,男方預定要求婚,男方在我看來平時是個頗為自負的人,所以他當時的緊張程度聽來實在令我吃驚,據聞不但準備求婚講稿,還兼之十分緊張,頻頻欲在不適當的地點求婚。
何謂不適當的地點呢?其中某某宮的香客大樓可謂箇中翹楚,我想沒有一個正常的女孩子會滿懷憧憬地說出「啊!當時他就是在某某宮的香客大樓跟我求婚的……」這種話吧!
就在男主角的求婚企圖被同行的人一一否決後(因為地點都很怪),終於來到了風光明媚的日月潭,終於同行的人覺得ok,去買了煙火完成這奇妙的求婚之旅,事後據聞女主角得知內情後非常感激同行的人阻止男主角在香客大樓求婚的可怕行為。
其實我覺得還蠻屌的。(笑)
- Aug 27 Sun 2006 21:31
聰明的小孩
去台東玩時,遇到一對夫婦,閒聊中他們說自己的女兒是家教數學資優生,都是要參加國際競賽的孩子,轉述他們女兒說:「因為教這種小孩已經習慣了,所以已經沒辦法教那種聽不懂人話的小孩了。」
媽媽謙稱女兒不該這麼想,當時我是說這是老師的玩笑話,未必心裡真的如此認為,而且戴小綠還笑嘻嘻地打屁:「所謂聽不懂人話的小孩想必就是我現在在教的那一群。」
但當時這對夫婦提到的一個現象我是很認同的,就是未來台灣的教育會往完全兩極端的方向發展,高收入的家庭挹注在子女教育上的金額可能會愈加地讓我們這種平民百姓瞠目結舌,而每天為生活奔波的人汲汲營生都來不及,遑論關注小孩子的教育問題……當然這樣的論調並不新鮮,但對身處教育界的人來說實際看見還是令人印象深刻。
鄭先生後來說到醫生律師(就是他不但是個醫生也是個律師)有一次去朋友家,朋友也是位醫生,當然家中也是採菁英教育,才小三的孩子跳級不談,外語也非常流利,和醫生律師用英文對談時(醫生律師的英文也很好),因為講得很快所以醫生律師要他講慢一點,此時這個小三的孩子說:「聽不懂也是應該的,通常要智商高一點才能聽得懂。」
「好~令~人~討~厭~的~小~孩~」聽完此小故事的戴小綠大吼:「好想把他捏死!!!!」
「但他的確很聰明啊,再說他還小嘛!可以教啊!」鄭先生則如是說。
「小個屁!三年級了耶!人可以自信但驕傲就令人討厭!」
- Aug 05 Sat 2006 14:41
最近唯一關心的一件事
- Jul 27 Thu 2006 14:40
個人認為非常實在的建議
請參閱此位仁兄7/24的日記。
只是覺得這個建議雖然帶有左派的浪漫但很實際可用而已,比在網路上痛譙對方一百萬遍更能讓對方感到切身之痛,各位如果覺得這個建議實際可用,不管要用在哪個政黨身上,都是諸位的自由就是了。
突然想到以前小小的惡作劇。以前認識的某人從深綠到嚴重反綠,聲稱他不吃義美的食物已經很多年了,也就是以上建議的徹底實行……某次惹我生氣了之後,我就拿了一盒蜂蜜蛋糕給他吃,然後露出甜美的笑容說:「好吃嗎?想知道在哪裡買的嗎?」
然後拿出一張義美各地門市的名片給他。
- Jul 27 Thu 2006 13:11
無聊的事
最近由於生活散漫又不想念書,所以做了很多無聊的事。
第一無聊的事就是去跟人家爭論流浪教師的問題。我之前已經下定決心,這世界上充斥著要批評、管制別人自由的人,蓋麻要浪費自己的時間去跟這些人說明「你的想法很無禮」這件事呢?管好自己的自由就可以了!然而我還是做了,真是世界第一的大無聊。
第二無聊的事就是花了很多時間在看電視,其中還有三分之一是談話節目和新聞,可能是好長一段時間不看這類節目所以覺得特別親切,心中覺得「哇!果然還是跟以前一樣沒什麼長進呢!」然後不知不覺就看了很久......唯一的收穫是看到吳叡人要台灣人「講理」那一段,爆帥到一個不行。
第三無聊的事就是去全教會看一些沒有意義、不會有交集的爭論,同樣也是因為太久沒去了,所以特別感到親切,也是同樣讓我覺得即使幾年不來也不會有所不同的地方,說實在,就像我看危險心靈的感覺是一樣的,開什麼協調會啊?在網路上打嘴砲有用嗎?世界上有法院這個東西好嘛!握有學校在午餐費上下其手的證據,家長會你就告嘛!老師羞辱小孩離譜到危險心靈那種誇張程度你就告嘛!開什麼協調會啊?是氣氛有比較和諧還是比較具有法律效力啊?老師們一直說不要走到那種難看的地步你們到底在講究什麼和諧的表象啊?台灣不是一個法治國家嗎?要求法律的裁決很丟臉嗎?照這個情形看來,改名叫搓湯圓國家還差不多!
- Jul 27 Thu 2006 12:24
貪吃
吃這件事,像是吸毒一樣,容易讓人上癮。
一旦嚐過了某種美味,味蕾就越見挑剔刁鑽,時時想要追求更好的滋味,其意求味道高深精微的努力或被稱為食的藝術,我以為終極目的就是好吃、善吃而已。
縱然我十分欽羨好吃、善吃者,但要成為那樣的人,第一至少要有些經濟上的餘裕才方有支持那無窮盡欲望的可能,而我自知離此境界尚有一段距離;第二我對喜愛的食物常採極低標準,不喜歡的食物方能客觀評之,這也是一大缺憾;況且見一些人對吃食之講究,或料理食材的勤勞程度,我想充其量我也只能算是貪吃罷了。
我甚喜歡之物,便不管品質優劣照單全收,但時時活在無法盡情吃某物的痛苦中反而會使我加深對此物的執念,所以一旦我特別喜愛某物,我便吃吃吃到我可以稍微抗拒此物的程度,瘋狂行徑如買一對烏魚子然後一次吃掉一半,或者自己動手做了幾大桶的芒果青吃到幾天都胃痛。
經歷類似這樣的過程,如今稍微能(僅僅一點點)分辨喜愛之食物的好壞。
至於我不喜歡因而對其標準非常嚴苛的食物,當舉水產類為首,我雖無過敏體質,但不能接受任何一種非現殺的水產生物以生的或是清蒸或是煮湯的形式出現,些許腥味便會讓我感到吃興全無,煎炸固然可以掩去一些腥味,其離宰殺時間也不可過長,所以朋友相當喜愛找我同去吃海鮮,既多一個人分攤費用而我也不見得會跟他們搶著吃,甚而還會幫他們剝好蝦殼蟹殼,以致眾人紛紛誇我嫻淑,甚有巨蟹座美德之類云云。
- Jul 25 Tue 2006 03:23
自殺
夜裡,聊著那樣的話題,突然想起了我的奶奶和外婆。
奶奶大概在我剛上國小的時候,外婆則是在我念大學的時候去世,兩個人,都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
奶奶死前長久地住在醫院,久病不癒,這我是有印象的,媽媽想到這件事就流著淚說,奶奶真的是個對她很嚴苛的人哪!當時媽媽也覺得照顧著生病的奶奶實在是件很累的事,但奶奶去世之後,她總是想,若還有機會照顧她,那是多好的事啊!
若是還有人可以照顧,那是多麼地幸福,說著這句話的媽媽表情是這麼悲傷。
而在我小時候的印象裡,外婆是個堅強開朗、善於結交朋友的人,但八、九十幾歲的外婆也開始了病痛纏身的日子,自尊心甚強又獨立的外婆如今變得事事都得求人,加上外公的去世、子媳的不孝,從媽媽的口中我知道外婆活得辛苦卻同樣無能為力,只能偶爾接外婆來家中住一段日子,但住得久了,往往又是親戚間的冷言冷語,像是媳婦沒有女兒來得親啦,有什麼事只對女兒說啦,之類的。
後來,外婆就自殺了,這事,使得媽媽終生都在悔恨之中。
怨恨自己未能聽出外婆在交代後事,怨恨自己未能早幾日去接外婆來我們家長住。
- Jul 21 Fri 2006 00:41
「叔本華的眼淚」讀後隨想
叔本華的眼淚,我完全不喜歡這本書,花錢去買它令我深切體會到叔本華引述施勒格爾的建議是多麼明智:
「你要常讀古書,讀古人的原著;今人論述他們的話,沒有多大意義。」
之所以讓我感到憤怒的,是歐文.亞隆對叔本華思想的巨大曲解,叔本華最可貴之處應屬其不妥協不媚俗的強烈意志。將叔本華視為虛擬的治療對象,從而剖析其思想,以小說創作的觀點雖不失為一新穎的手法,但其敗筆就是意欲訴說:叔本華一方面以其卓越的思想澄清眾人的迷誤,一方面也從團體治療的互動中得到瞭解和認同,以拯救他的孤獨及不合時宜。
論述此哲學家的思想,卻以與其思想相違的手法來表現,這種試圖調和兩種矛盾物的嘗試真是可笑。
天才就是天才,難道要別人認可他才是個天才?此書的意旨到底是出於想要治療兩百年前古人的無聊期望還是多此一舉地希望叔本華得到理應有的瞭解和重視?寫出「論天才」一文的叔本華難道會希望別人對他的崇拜純粹是因為出於對他本人的錯誤幻想?叔本華雖偶爾表現出對不如己者的寬厚和同情,但並未失去以冷靜的眼光指點這個世界荒謬瘋狂之處的明智,其論理清晰明快,我以為多數人未能企及,那些會蠢到會認為叔本華需要被治療,需要被認同的人,本身才是嚴重地頭腦不清。
看到封底的讚美之詞,又令我感到一陣憤怒,簡直是廢話連篇,跟此書的內容一樣曖昧不明到了極點,試看如下諸句:
「這本小說令人賞心悅目、神魂顛倒、愛不釋手,充滿智慧,值得一讀再讀。」
- Jul 21 Fri 2006 00:23
我要不要結婚,關妳屁事
我的生活素來自閉,很少有接觸別人的機會,最主要的因素是因為我常常感到生氣,所以盡量避免和人有所交集,真必須要的話也通常保持適當距離。
不過偶爾也會發生意外。
前幾天,msn上遇見一個同學,我和她不熟的程度就是即使求學時我也絕少私底下打過電話給她,畢業後就斷絕一切聯繫的那種,屈指算來那也是十幾年前的事,最近一次見面是因為同學結婚,而同學給了她我的msn帳號。
每次都誤認我是別人這我可以原諒,畢竟我和她不熟,我又極少上msn,若要論及讓她有機會對我說出白目的言語,忘了封鎖她的我也要負點責任,但搞清楚我是誰之後接下來的談話還頗令我不爽。
「妳都沒有去看班板。」
「妳都沒去同學會。」
「哪天妳偷偷結婚我們都不知道。」
- Jul 13 Thu 2006 01:32
看電影
今天去看電影,原本想看的是「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和「灰熊人」。
一到那像鬼屋的戲院,說實在我真的猶疑了一下是否要走進去,但基於我出門時遇到大雨而又不死心地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到達這裡,再加上我實在非常想看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之前為了考試一延再延),所以我毅然決然地走進去……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一張,謝謝。」
售票員狐疑地看著我:「小姐,這片已經下片囉!」
下片了?
下片了?
下片了?
- Jul 09 Sun 2006 12:38
我曾經
我曾經是個很愛笑的人
放肆的狂妄的天真的
現在不是了
我曾經是一個非常主觀的人
看到討厭的東西會別過頭去
不過現在會看久一點
說不定第二眼會突然喜歡起來
現在也沒有不好
只是有的時候
我也會懷念起過去的我
- Jul 08 Sat 2006 23:15
考試那兩天都很熱
這兩天去考試,果然是很久沒考試了,考第一節時頗緊張。(羞)
某一科四題申論我一題都沒看過,不過就我觀察在場考生都倒抽一口冷氣的情況看來,我想應該大家都差不多吧!純粹是那種比較誰的嘴砲打得比較好的題目,寫完這科之後,戴小綠就得意洋洋地傳簡訊給鄭先生說:
「你老婆我真是有打嘴砲的天賦啊!哈哈哈。」
想不到沒有一題會寫的題目我都可以寫到時間結束,果然是把方亮亮教導我的「反正閱卷的人不知妳是誰,請秉持著不要臉的原則去寫」精神發揮到極致。
除了這科以外,還有一科也令我蠻印象深刻的,這科的範圍很廣,考前我有稍微研究了一下考古題,我的感想就是:沒有一年的題目是重複的,充其量只能知道它考的題型是什麼……既然如此,戴小綠的策略就是把那些考過的題目踢掉,從剩下的內容中挑些重點複習,基本上,這個策略的確可行,因為今年的題目也完全跟往年不同。
所以有猜到題嗎?……
正確解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