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愛吃過貓,小時候如此,長大亦然。 

 

 

 

過貓性喜陰濕之地,小時候我家桑樹下的邊溝就有,過貓味甚佳美而又不需照顧,想吃時則可以任性地叫媽媽立刻去摘一把蜷曲的幼芽回來,煮食前一莖折成數段,老薑切為細絲,油熱(麻油更佳)之後爆香薑絲,再將過貓炒到色澤轉為深綠香味釋出,加點鹽調味便可,很愛吃的一道菜,小時候是迷到連菜湯都要拿來拌飯的。

 

 

 

過貓也可作涼拌,將過貓川燙一下,淋上美乃滋,加點柴魚片和芝麻,滋味清甜,夏季吃十分合適……不過我第一次吃這種作法時鬧了個笑話,一邊吃,一邊納悶的喃喃自語:「嗯,這是過貓嘛!味道我是知道的呀!不過為什麼長相跟我小時候吃的不一樣呢?」

 

 

 

某人聽完我的疑惑後笑了我一頓,笑我不識柴米油鹽的低能,我媽摘回來的是過貓的幼芽,正是全株中最細嫩的部分,但一株過溝菜蕨有多少幼芽可採?人家開門做生意,賣的是過貓的羽狀嫩葉,數量肯定要比幼芽多一些的。

 

 

噢,原來如此,想來是指我很好命的意思吧?

 

 

 

過貓本是野菜,但因為受人喜愛,人為的栽種也漸漸地普遍了,有時買到不對時的過貓或是種出來的過貓,久煮不爛之外,總覺得那黏稠滑潤的口感也遜色了……所以買時要挑選一下,那些看來乾乾淨淨、切口齊整的過貓,極有可能是人為栽種的,長的速度齊一而整把割下,簡直就和一般的菜蔬栽培無異了;而沾滿了蕨類的細毛、腐泥、落葉,看似隨意地紮成長短不一的樣子,往往才是一莖一莖辛苦摘取而來的野生品種。

 

 

 

不過現在買得到野生過貓的機會還真難得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son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