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特別美好之物,我有一種嫉妒,嫉妒那些創造它們的,豐盈的精神,強烈而獨特的眼睛。


我喜歡的物品不一定昂貴,但必須富含感情,讓人思及萬物初始,人們將自然的形象化為圖騰印記,將感受情欲付諸歌謠象形,或者,用對稱諧和的容器來盛裝柴米油鹽種種生活繁瑣,這些舉動並非出自於追求藝術成就,人們看見世界此造物如此奧秘和諧,於是敬畏,歌詠模仿所覺見的美,進行形式不一的次創造。


有時我們在詩經裡看見,有時我們在甫出土的古陶器看見,有時我們在祭典裡的百步蛇紋看見,那種次創造的痕跡。


我們因為模仿、建構、重新詮釋這個世界而感到喜悅富足,藉由描繪我們的世界和心靈感受,我們感受到自己身而為人的獨特性。一隻猴子不會看到葉子掉落便記錄葉子旋飛的姿態,不會把陶土捏塑成葉子形體,也不會因此,淚流滿面。


那模仿美、追求美的精神力量,是可貴的,我們在這過程裡感受到自己也是這奇妙創物的一小部分因而喜悅不能自禁。


文明進展,我們逐漸遠離原點,在既有的基礎上追求複雜的變化、複雜的美學體系。感受思想和創作表現互相修補往來,構築另一個形而上的世界,我們對於美的理解,加入了前人的感受、前人的想像、前人的創造,再次描摩我們所認為的世界面貌,萬家爭鳴有如繁花異草盛開的瑰麗之境。我們因此看見形式各異的創作:繪畫、建築、雕刻、書籍、音樂、衣飾……在其間我們各自尋求理想國。


然而我們的確常常迷惘,不知道自己所追尋。


「其實美是對自己生命價值一種很清晰的選擇。」蔣勳老師如此說。


看見美好之物,我嫉妒,是因為那些創作者覺到我所不能覺的,意境之巔。他們的生命體瑩瑩發光,對自己所愛所欲分外明晰,我渴望擁有那樣的感受性,對自己生命價值一種清晰的抉擇。


回想起來,這個世界曾經最讓我困惑的是,它並不美麗,有時甚至相當醜陋。有時候,苦悶歪斜單調醜惡也自成一種意象,而我們覺得親切,深有同感,以為這個世界原就如此。


我們根植在慾望之上的意念有一種限制,宛若野地苔蘚匍匐在荒原間,由此,我們看到惡的貪婪的不知節制的那一面,蔣勳老師從此處說,從追求美的生活環境開始,增加自我的感受性,從無數的嘗試裡找出最完美的形狀,對生命價值做出清晰的抉擇,然後我們才會發現,我們之所以生存的價值何在。


在這個狂亂的世界,那是學習,突破,拯救。


富貴還是貧窮,我們都可以學習感受這個世界無可言喻無可替代的豐盈。


這是個奇妙的旅程,我們也會不停地不停的腐爛然後找到自己的完美形式……那個時候,我們之所以無言以對,淚流滿面,是因為已經自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ason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