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性語言對我而言的定義就是:說出這樣的的話語可以達成最希望的效果。(對方的信任/傷害/喜悅/驚嘆etc.)人家說的長袖善舞、舌燦蓮花、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無非這種表現的極致。我並不反對社交性語言,有必要的話也會說,例如用比較漂亮的語言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朝三暮四之類的手法)、加油添醋讓對方與你站同一陣線、或是明明心裡不是這麼想但在避免情形更糟糕的前提下表示同意對方的說法……只要仍處在一個人的社會,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就難免有必須說出社交性語言的必要。

 

 

至於非社交性的語言,我則認為是解釋自己的理念、想法之類的話語,這樣的語言,要時時檢驗是否有矛盾或雙重標準之處,我認為對自己則應當要比對他人更加嚴苛才對,畢竟最應明明白白、最應真心以待的,是自己,是親密的朋友。

 

 

可惜我覺得大部分的人似乎跟我想法不同,對社交性語言非常認真執著,但對自己的非社交性語言倒是管理得非常鬆散。

 

 

有些話聽來不過就是鬼扯還兼之空中樓閣不切實際,社交性語言的一種罷了,有人要蠢到相信,失敗了之後又要哭夭「當初他可是怎麼怎麼說的唷」,這真是令人觀之無力(誰叫你要相信啊~~~)。再者,也不要以為社交性語言就是漫天扯謊,要說就要說得好,那種對AA版本,對BB版本的作法很令人捏把冷汗,要知道被人看破手腳的話真是個笑話。

 

 

至於非社交性語言的矛盾和雙重標準,有的,每個人一定都有的,我們畢竟不是神或機器人,但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去檢視這些謬誤,甚而去修正它。有時我觀察一個人就是這樣,他的作為和言語大多數都是矛盾的嗎?如果是,而本人也一無所覺,那畢竟也只能說悟性高低的問題罷了,如果明明知道是矛盾的,但並不想去承認或改變,那就我判斷一個人的標準來說……

 

 

這真是可鄙的一個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son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