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議定書生效一週年
作者 /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 崔愫欣
來源 / 綠訊2006年02月號



在全球陷入情人節瘋狂消費的同時,不知有多少人知道?相隔兩天的2月16日更是一個足以撼動全球經濟與環境的重大日子,這一天是管制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的國際公約──「京都議定書」的正式生效日。

從2005年開始正式生效的「京都議定書」,隨著全球暖化出現的各種反常天氣現象,以及好萊塢災難鉅片「明天過後」的強力宣傳,這個名詞似乎已經變成媒體的顯學,如何減少溫室氣體躍升為最重要的環保議題,但是媒體卻照例地故意遺漏了關鍵的訊息:當各國好不容易坐在談判桌上,致力於減緩溫室效應的同時,掌握全球霸權的美國卻可以任性自為,拒不簽署國際合約。布希政府在2月6日提出的2007會計年度總預算,大部份著重於國家安全以及核能發展項目。而在此之前,布希才因削減環保、節源、低收入戶能源補助、永續能源發展及農業等預算,遭到嚴厲批評。

全球排放的溫室氣體美國就佔了25%,是造成地球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但是布希政府卻不知檢討,就像將所有戰爭的罪過都推給恐怖主義,掩蓋反恐戰爭爭奪中東石油資源的野心一樣;將美國產業大肆排放溫室氣體的污染避而不談,轉而以推動核電作為模糊眾人焦點的宣傳,這些施政方向顯示出布希政府背後,所代表的軍火與核能集團龐大的政商勢力,在未來將會持續擴張,成為「京都議定書」在執行過程中最大的絆腳石。希望有效控制全球暖化現象的理想,與捍衛國家與產業利益的現實,不同的觀點與勢力在國際會議中折衝對抗,而台灣到底要選擇站在哪一方?

向來缺乏國際觀點的台灣社會,對此沒有太多了解,我們看到許多似是而非的觀點出現,跟著美國後面亦步亦趨,不去檢討台灣減少溫室氣體的癥結點,也就是傳統產業與能源政策的轉型,反而將推動核電搖身一變成為解決溫室效應問題的救星。每當碰到這些堅拒新觀念、認為經濟重於環保、有飯吃比環境污染重要等等振振有辭的說法時,我忍不住感嘆,當綠色經濟已經逐漸成型,全球許多大企業都積極參與溫室氣體排放交易計畫,市場也逐漸打開,早已嗅到商機的全球產業界正力求改革,以便可以在能源與環境成本高昂的未來社會繼續生存,而台灣卻昧於世界情勢而不自知,不論在資訊與步調上仍然慢了許多拍,實在令人憂心忡忡。

台灣雖非「京都議定書」的締約國,但仍必須面對未來國際上溫室氣體減量的壓力,環保署已提出「溫室氣體管制法」草案,在此京都議定書生效一週年的同時,期許政府能參考各界意見,及早通過此法。民間企業與環保界早已經起跑,如果政治人物仍將精力耗費在爭權奪利,保守的政府機關無法積極引導政策成型,仍是原地踏步,將會使台灣再度自外於國際社會,讓人民失望。


—————————————————————————————————————————————————








想轉載此文是因為前兩天看到國家地理頻道有一「Strange Days On Planet Earth」系列的節目,戴小綠看到的剛好是描述氣候亂象,主要是探討全球暖化所造成的影響,剛好就收到綠訊的這篇文章。


此文著重京都議定書在傳統產業與能源政策的轉型上之影響,而國家地理頻道所製作的氣候亂象此集則探討在全球暖化對地球其他物種及人類生存所帶來的影響,兩者都非常值得一觀。


事實上,看與環保議題相關的節目或文章常常會讓戴小綠感到不舒服。


人類這個物種遭受到如此嚴厲的批評,在我們無法否認這是事實的同時,談論環保議題總令人感到不快,也令我們極度地想去逃避這樣的話題。


然後呢?何時會是無法再逃避的那一天?在影片接近尾聲時提出的問題是:「你認為後人會如何評價我們如今在減緩全球暖化速度所做的努力?」


希望將來的自己能夠有自信回答這個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son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