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我就知道婆婆和我的個性南轅北轍。

 

 

比如:

婆婆樂在囤積物品、滿室擁擠讓她很有安全感;而我偏好身無長物、四周空盪。

婆婆交遊廣闊,禮數周到;而我顯然地自閉成性,是孤鳥一隻。

婆婆積極進取,能多賺一些是一些;而我顯然懶散悠哉,覺得錢大致足以花用即可。

婆婆不擅廚藝家事;這方面我倒算是勉強可以。

婆婆的價值觀非常傳統;然而我幾乎可以不靠任何信仰的活下去。

婆婆花錢,最好便宜大碗且大量囤積;而我花錢隨性自在,即使未必符合價廉物美也可,但超出我可以消耗範圍的我也不會多買。

  

 

然而我和婆婆有一相同處:

那就是我們兩人都有非常、非常、非常強大的自我意識。

(是的,當然我在婚前就已經看出這個相同不是什麼好事~)

  

  

這些同與不同實在讓我很傷腦筋,只能說目前我和婆婆尚稱感情和睦實在是不知哪位神明保佑。

  

  

我言語本就謹慎,不喜歡把話說到完全,對於婆婆一心想要傾倒於我們身上但卻不為我們所喜的好意,我有時會用溫柔的語氣拒絕(婆婆喜歡找我,因為面對他兒子提出的失敗率實在太大),然而如果我婆婆對她只說一次她就會宣告放棄,那想來我也就不會使用「一心傾倒的好意」來形容了,此景「每次」都惹鄭先生抓狂,認為我不夠氣壯,常常要當壞人出來嚴辭拒絕,當壞人當到後來他自己也很怒。(婚前就經常如此)

 

 

雖然鄭先生和我意見一致、又願意為我們立場辯駁,自然勝過很多媽寶先生,值得我開心。然而,也常常讓我覺得尷尬為難。

 

 

如果婆婆對我不好,我想我就不會把婆婆和先生之間的爭執放在心上,但並非如此,所以我還是希望不要常常有這種氣氛降到冰點的場面,大家都不開心。

 

 

今天我和鄭先生說了一句:「你和你媽永遠都是母子,不管言語上說了什麼,你媽會原諒你,過了不久你也會和你媽和好如初,但你要知道,婆婆和媳婦的關係是,一旦破裂就幾乎難以修補,你當真以為,你媽對待我可以如同對待你姊姊一般??我永遠沒辦法像你所期望地那樣嚴厲的對你媽說話,就像我相信你永遠也不會對我媽破口大罵那樣。」

 

 

鄭先生則認為本來就該就事論事,假如我理直就應該氣壯,應該嚴正且嚴厲地拒絕婆婆的要求,如果婆婆因此而討厭我,他也不會因此就認定我錯。

 

 

作自己是很簡單,尤其是我這樣剛烈的個性,但作自己的後果是什麼,通常也要一併概括承受的。

 

 

我問:「如果我有話直說,有一天婆婆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婆婆,你夾在中間,會覺得好過嗎??......我其實希望,永遠也別有這麼一天。」

 

 

婆婆的好意我也並非每次都會推卻,於是很希望鄭先生,如果我拒絕了,那麼他就再多拒絕幾次,畢竟我婆婆的個性是可能要多拒絕幾次才會明白我們是真心地否絕這個提案;但如果我沒有拒絕,那他也不必多說什麼,至少讓婆婆不覺得「每次」都是把她的好意阻於門外,也許這種經常性傾倒善意的行為會改善一點,也許她會認為媳婦至少讓兒子乖了一些(雖然很可能是假象),也許場面可以好看一些。

 

 

很希望將來這個修正方案可以順利推行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son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