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綠蠻喜歡劉克襄,所以就和同事去聽在縣政府舉辦的研習,雖然劉克襄較為人知的作品應該算是報導文學和散文,不過小綠對他的長篇小說和詩作倒是比較印象深刻,尤其是像是「座頭鯨赫連麼麼」或是「風鳥皮諾查」這類動物小說真的是很棒,有興趣的人不妨看看。


此次研習著重在鄉土教學的引導上,發下的宣傳品上把演講主題概分成四類:山、古道、老街、鐵道,其下分列出台北縣有名的景點,主講人是以這些景點來例舉可以進行的引導活動,不一定每個點都介紹,教學活動我個人覺得很出色,有教學上需要的人可以參考,教學環境之外,我以為也提供大家旅行中新鮮的角度及視野。


以下內容非逐字謄錄,僅列舉大意,段末小綠的整理或心得以括號註明。


可能大家皆認為,並非每個學校都有鄉土教學的環境,例如工業區的學校,旁邊無自然景觀無古蹟無歷史,如何教學?實際上生活周遭的一切都可以成為學習的素材,問題在於如何取材?如何運用?講者舉出幾個例子,如高壓電塔、墓地的觀察,甚至是傳統市場的物品比較,都是觀察學習的題材。
(小綠喜歡這段論點的原因是:劉老師在這段中提出很多問句,沒有什麼正確答案,純粹是引導被問者去觀察、去思考、去欣賞、去批判。事實上在其後所介紹的教學活動中也充滿這樣的問句,小綠以為接近多元思維本意。)


以山的教學來說,目前常見的方式通常是觀察動植物然後寫學習單,或是選定一座山,要畢業就必須爬到山頂拿畢業證書(也有潛到海裡去拿畢業證書的),其實以學習單幫助是吸收整理知識並不是不好,不過充滿知識的「知性之旅」有時太沈重了…..透過我們的感官去記憶,反而印象會較深刻,能夠爬上山,享受清新空氣本身就是很愉悅的經驗了,例如遇到土階路可以請小朋友脫下鞋子走到山頂去,一方面對小朋友來說是難得的經驗,一方面小朋友也會有所疑懼,是否會有玻璃造成腳受傷,如此就可引導小朋友說出上山時隨身物品如何處理較好等問題。
(如果純粹用目的性去引導小朋友,小綠想最可能的結果是,小朋友認為出來玩的意義是「要寫完學習單」或者「拿到畢業證書」。)


古道的定義未必要有歷史紀錄,只要它還在使用,路面未被改造或破壞,村里中或者是僅有長輩在使用,就構成古道的條件。要判斷古道,也有幾個可供參考的依據,其一是河流,多數古道就在河流旁,與河流的關係密切;其二是路旁有老樹,較具指標性的如榕樹、茄苳等;其三是石材所建的土地公廟,尤其是沙岩、安山岩或旁邊建有碑祠的土地公廟。
例如在介紹向天湖古道時,劉老師採用請小朋友將今天的行程畫成地圖(不必非常精確,漫畫遊戲的方式都好)。在介紹魚路古道時,在涼亭準備粥、醃冬瓜、蘿蔔乾、菜脯蛋等古早食品,請過路的人體會從金山半夜即起的魚販走到中途,渴望休息的艱苦生活。又如在陽明山的擎天岡草原進行「背了二十首詩上山」的活動,劉老師朗誦以陽明山為背景寫的詩,再對照陽明山文化歷史景觀及流變進行說明。至於大部分古道可能並沒有如此深厚的人文背景,劉老師說看到古道上的老房子,我們不妨可以訪問這裡的住戶,瞭解其生活形態及自然人文背景(劉老師也提示了一些訪問中該注意的技巧),也可以觀察電線桿是木頭或水泥做的?猜猜是不是路上最後一根電線桿?附近沒有電線桿的人家電要從哪裡來?生活用水又從哪裡來?觀察居民的生活器物、種植什麼?最後劉老師還介紹一個很好玩的活動,就是徵詢稻田主人的同意,然後帶小朋友到不收割的二期稻田中玩泥巴。
(劉老師所介紹的活動皆是以動態、感官感受為主,小綠覺得很適合小朋友愛玩愛動的天性,至於朗誦詩詞的活動是比較針對大人的,如果要配合小朋友的話,我覺得朗誦相關主題的童詩蠻不錯的。)


老街部分劉老師以金山老街為例,主要是因為金山是景點集中又適宜多班學生前往也不至於擁擠的地點,(例如像景點散落街道狹窄的九份老街,劉老師就設計了「九份九吃」的活動,讓小朋友分組去蒐集著名的特產,順便參觀各景點)除了溫泉、鴨肉和地瓜等商業化的商品之外,劉老師較鼓勵小朋友去訪問販賣當地菜蔬的小販。此外,金山還有許多著名景點,如燭台雙峙、水尾泛月、龜島曉日等,可將這些古人形容景觀之文雅的句子做連結,讓小朋友當景解釋為何當時古人如此吟詠此景,以進行人文的教學。看到金包里溪此魚路古道的起點,我們亦可提出許多問題引導小朋友,如船要如何入港?附近有何生態?如何防止淤塞?亦可提及舊金山總督溫泉在歷史文化上的意義及金山老樹所給我們的省思。到了金黃沙灘,可以請他們單獨行走不交談,面對無垠大海,體會「念天地之悠悠」心境。看磺港村裡的老東西,如漁網等,對小朋友來說,也許過了二三十年之後這些老東西對他們也會成為歷史,但劉老師說,教學的過程並不是志在教育這是什麼東西,而是要傳遞我們所重視的生活價值。
(劉老師提出很多引導性問題,可惜無法一一列出,「傳遞重要的生活價值」此語小綠亦覺得心有戚戚。)


劉老師給鐵道旅行的建議是:越慢的車越可體會到小鎮的文化內涵、一個人(指站長)的車站可以跟他討教鐵道史的資料、沒有人的車站可以在此留下紀念、沒有便利商店的火車站可以買當地的便當跟同伴分享比較菜色、比較偏遠的地方還會有免費接駁車可以搭乘、偏遠的車站會有信件在古老的郵箱中,循著上面的地址送到已無人居住的老房子(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
也可進行比賽,比比看誰可以最快在一天內搭到五種不同類型的火車,平快車的補票目前也還仍是以手寫補票簿,對鐵道旅行也是難得的紀念,也許有一天也會改為列印的吧!


演講最後,劉老師提及,他所希望,不過是能在平日小朋友上學的路線,或者是逃學的路線,找出其中樂趣……關注我們所生活居住的環境而非漠然以對,小綠想,如何能享悅於每次旅行每天生活,也許就是劉老師的本意吧!非逐字謄錄很難將這些很棒的引導問題列出,若有機會聽劉克襄老師演講的話,小綠也非常推薦大家去聽喔!^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son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