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上有一類書是介紹臺灣的野菜蔬果食材

我特別喜愛這個類別的收藏

 

 

最早看的是凌拂的「食野之苹」

行文的節奏舒緩優雅

用字奇美

講的是與山間野菜的點滴相遇

或者描寫意趣或者抒發情懷

在凌拂筆下的野菜

色美

食的姿態也美

料理的部分點到為止並不深入著墨

調味份量烹調時間是需要些天賦去領悟的

是以這本書我嘗試最少

卻可以得證想像永遠最美

閱讀這本書總讓我彷彿立在一山間居所

窗邊光影流轉在樸實木桌上擺的一盤野菜花果

凝望的同時

也品嚐那

渴望緩慢

渴望自在

但仍未能企及的細微苦澀

 

 

張詠捷的「食物戀」依著春夏秋冬四時變化寫澎湖海島的風土飲食

我自小居住在山野

所以這本書所提及的種種物產是如此陌生而有趣

攝影的部分相當出色

我也愛這本書的文字直率

卻隱含著綿密而細緻的情感

書寫著親族間的羈絆

書寫著與海洋依存的情感

也書寫著人在貧瘠土地上為了生存的種種艱難

 

 

劉克襄「失落的蔬果」雖然也是談山間田邊蔬果

不過談的植物類別和食野之苹中所提的還是有些區別

野菜是一部份

但也談早期臺灣居民所食所用

也許原生也許外來

但逐漸被遺忘

連植株也已罕見的物種

書名也由此而來

閱讀此書時我總想起這位老師帶我們尋找小農菜園中的多樣作物

或是指點山徑上的野味

還有在市集上與小販閒聊的情景

那恆常溫柔而淡定的眼神

或許感動了我

使那些並不知名的山徑水澤或者農產集市

自此爾後也變成了我流連忘返的祕密樂園

 

 

塘塘與早乙女修夫婦合著的「發現粗食好味道」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除了談及他們在宜蘭山區開墾農場的始末之外

也對農場作物作一簡單介紹

最後一部份則是如何料理這些作物的食譜

這本書所提到的多數食材在菜市場上比較罕見

再者全素料理實在讓我這個肉食者有些卻步

所以會用到這些料理食譜的機會我想很少

不過倒是讓我見識了全素料理也有豔麗的一面 

日本人對擺盤之美的執著講究有時真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哪(笑)

 

 

近日又買了一本陳惠雯的「食在自然」

誠然如作者序

這是一本「談一些讓人食不下嚥的事」的書

講現代人的吃

往往是傷害了自己

也傷害了環境

相較於作者

我倒是比較早聽聞她先生的大名-黎旭瀛

幾年前曾經看過這位醫師在雜誌上分享開始學習秀明農法的緣由和歷程

這本書除了介紹秀明農法的理念之外

最讓我欣賞的是一道道並不譁眾取寵的家常料理

大部分不甚費工

盡量不過度烹調

快速簡便

因應菜蔬盛產時變換口味的需求

一種食物總附上數種料理手法

其實這才是一般家庭會煮食的料理

總之是一本格外重視實踐的書

 

 

現在則正在翻閱洪震宇「旅人的食材曆」

這本書依著節氣遞嬗介紹臺灣各地的時令農產

有魚有菜有果

每一個農產或料理方式背後總蘊含著種種臺灣風土及農人心事

而這本書的作者就像說故事一樣

將這些迷人(至少對我而言是的)的故事說給讀者聽

我是個特別貪吃的人

又喜愛到各地閒晃

重點是又是一名懶人

總有厭倦了自己烹煮食物的時候

這種時候就適合到書中的私房推薦晃蕩一下

吃吃當季味美的食物

品嚐一下別人不同的料理手法

雖然極有可能又被哪種食材蠱惑了心智

買了回家又重新進入辛苦烹調的輪迴

但這也是一種不得不冒甚至有些甘心情願的風險吧

 

 

以上就是我衷心喜愛的書們

真希望別人也能讀讀它們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son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